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

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事迹

发布时间:2023年05月24日作者: 浏览量: 24307

(一)八公山区山王镇“老娘舅”调解小组先进事迹

——不忘初心献余热  基层维稳好帮手

在八公山区山王镇,活跃着一支“老娘舅”人民调解员队伍,他们每日走村入户、穿梭在田间地头,处置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和信访隐患,有力维护了当地基层和谐稳定,先后荣获“助人为乐好人”(中国好人榜)、“全国人民调解能手”、“全省精神文明十佳事迹”、“全省司法行政十大榜样人物”、“我最喜爱的江淮志愿服务”、“淮南市十大新闻人物”等荣誉。

他们不忘初心,干工作让党委、政府放心。相邻权益、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矛盾纠纷一直是困扰山王镇的信访老大难问题。2010年8月,结合当地“娘亲舅大”的习俗,郑文卿、刘绍典、张文植三位老同志牵头成立了山王镇“老娘舅”调解小组,多年来积极调解纠纷,沟通化解矛盾,以秉承公心的热诚服务让党委、政府放心,受到群众欢迎。“老娘舅”团队参与信访稳定和人民调解工作,共化解各类纠纷600余件,其中重大信访矛盾纠纷50余件,真正实现了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镇,矛盾不上交、及时就地化解”。

他们为群众排忧解难,让群众安心舒心。“有话慢慢说”是“老娘舅”工作法宝之一,无论信访群众情绪如何激烈,他们总是耐心倾听诉说,帮助梳理脉络,探讨解决办法。他们因案施策,采取拉家常、摆道理、叙乡规、讲法律、明政策、造舆论等方法机动灵活开展工作,有时循序渐进,有时适时决断,找准切入点,对症下药,最终促使双方化解纠纷、握手言和,让群众安心舒心。

他们以法育人,争做推进法治的“排头兵”。由于退休前长期服务于公安一线,“老娘舅”的老同志们掌握着丰富的法律专业知识。退休后,依然坚持学习人民调解知识,通过学习,不断丰富自身的法律知识,提高自身调解纠纷的能力,完善调解纠纷的方式方法。面对打电话和上门咨询的群众,老同志们总能耐心解答他们的疑惑,使他们满意而归。在老同志的影响下,全镇11个行政村、4个社区构建起“老娘舅”调解网络,“老娘舅”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扩大,进一步为乡村基层治理贡献力量。


1



(二)凤台县新四军研究会先进事迹

——退而不休献余热  晚霞生辉谱新篇

凤台县新四军研究会是一个由县四大班子离退休老领导、老同志和新四军、八路军老战士及其后代为主体组建的非营利性社团组织,现有150多名成员。多年来致力于传承红色基因,凝聚发挥了老干部群体的强大正能量,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。

他们白手起家,建成三个教育基地和两个历史展馆。凤台县原本没有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老同志们为了传承党的革命历史、讲好红色故事,亲力亲为,四处挖掘、搜集红色历史资源,多方筹资400多万元,从2004年10月至2010年7月,先后建成了“凤台县板张集革命烈士陵园”、“三里沟抗日纪念园”和“白塘庙革命活动纪念园”三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以及“板张集革命历史展览馆”、“白塘庙革命活动史料展室”两个历史展馆。

他们主动作为,“三史”研究取得丰硕成果。十多年来,凤台县新四军研究会组织一批老干部笔耕不辍,深耕细作,整理出红色史料146卷。坚持办好办活会刊《硖石风雷》,使红色文化元素像润物的细雨,流入到人们的心田。在深入挖掘整合凤台县党史、军史和革命斗争史的基础上,先后编撰出版了《人民的好公仆——郭新吉》、《淮上风云》、《凤台革命历史画册》、《凤台县抗日时期老干部名录》、《凤台县烈士名录》、《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诗词选》、《缅怀﹒继承﹒感言》、《凤台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集锦》等作品,其中《凤台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集锦》荣获全省党史系统研究成果三等奖。

他们坚守初心,为现实服务取得良好社会效益。在建设三个教育基地的过程中,为所在地的三个村修了11条水泥路共计7000多米长,建桥4座,修防渗渠1条、节制闸1座,疏浚排涝大沟1条,不仅方便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,还为村民们致富助力。老同志们用红色文化引领,积极帮助乡村治穷、治脏、治差、致富,经过10年努力,把原本贫穷落后的板张集村建设成了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。

凤台县新四军研究会的老同志们,以对党忠诚、谋事于民的滚烫之心,十多年来用真情干实事,用真心干好事,用实招干成事,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赞誉。中国新四军研究会的权威刊物《铁军》杂志编辑部誉称他们是“县级新四军研究会工作的一面旗帜”!


2



(三)田家庵区龙泉街道金岭社区巡逻队先进事迹

——社区里流动的“红袖章”

金岭社区是淮南市成立较早的社区之一,虽然面积不大,但是东西南北道路交错,人口相对集中,老年人和外来流动人口居多,2000年,经7位退休老同志商议,自发组建起社区志愿者巡逻队。

“社区安全,关系家庭幸福、社区和谐。我们一不图钱,二不图名,只是想为社区平安贡献一点余热,让居民有个和谐安全的生活环境。”他们结合平时了解的情况,挨家挨户走访动员,却遭遇了许多人的不理解。但7位老同志不畏难、不怕累,怀着公益之心,风里来雨里去,坚持“走”了下来。巡逻队的公益行为,渐渐感动了社区的许多居民,他们纷纷加入,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。

2004年10月起,这支巡逻队的队员佩戴起工作牌、红袖章,逐渐成为了一支规范化的志愿者巡逻队。他们守护平安,提升居民安全感;共建和谐,化解矛盾纠纷。多年来,金岭社区巡逻队用一颗“桑榆不晚”的赤诚之心,用很多人不知道的艰辛付出,默默守护着社区的平安,服务着社区的居民。金岭社区南面靠山,北面临路,东边就是老龙眼水库,西接206国道,是一个开放式的社区,队员们走走停停,一圈走下来需要一个多小时。酷暑夏日里,他们顶着烈日准时“上班”,还没有走出多远,身上的衣服就已经湿透;冬日寒风里,他们不顾大雪封门,深一脚浅一脚的上路,摔倒的情况时有发生,但大家从未说过一句抱怨的话。在巡逻队的带动下,金岭社区平安建设不断加强,被授予安徽省“平安社区”称号。

多年来,巡逻队志愿精神薪火相传,先后有73人参加过巡逻队。最初的7名老队员中,已有2人去世了。还有部分老队员因为年龄、身体等各种原因,不能继续参加巡逻活动了,但他们的子女继承志愿精神,主动带上“红袖章”,继续走在父母走过的道路上。

巡逻队员们的真情付出,深深感染了社区居民!队员们在巡逻时,总会遇到居民们热情地打招呼:“天气热了,你们巡逻可真辛苦,多注意身体啊!”、“你们辛苦了,来我家里喝口水吧!”……一句句简单的问候,温暖了队员们的心灵,这也是居民对队员们辛勤付出的充分肯定。如今,只要提起社区巡逻队,居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,社区里流动的“红袖章”已化身为平安社区的守护者,成为社区的“平安符号”,成了居民们最信赖的人。


3